大宗论坛74:出口再度转跌 弱数据未再冲击市场-播资讯
时间:2023-06-12 15:58:12  来源:卓创资讯  
1
听新闻

【导语】6月9日,研究院举行第七十四期研究例会,本期围绕“进出口市场及近期需求市场表现”为主题展开讨论。进入5月下旬之后市场价格下跌开始出现止跌企稳状态并延续至6月份第一周,预计短期市场或回温为主要特点,但不排除可能会出现因趋势再度反跌的可能性。

主持人:刘新伟

参会人:钟健、孙光梅、刘新伟、赵渤文、赵颖、梁曦玥、曹慧、孙继森、刘杰、张凤、刘舜心


(相关资料图)

核心观点(发言顺序):

宏观研究员刘新伟:5月份数据已经凸显出弱需求的特点,价格上或已经充分反映,近期出现的止跌反弹现象仍以反弹对待,后续是否能够演化为趋势需要持续关注。

能源研究员赵渤文:OPEC减产难掩分歧,后市需要关注高温带来的能源需求增加和情绪“升温”。

能源研究员赵颖:上周油价主要受到供给情景影响,目前脉冲式支撑已经完全回落。

能源研究员梁曦玥:受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短期内原油进口成本难有回落。

农业研究员孙光梅:1-5月国内粮油进口呈现“量价齐升”。国内小麦收获过半,芽麦数量和质量的不确定性增加,对玉米短期和长期影响存在差异。接下来天气对农作物的供应和情绪将持续存在扰动。

农业研究员曹慧:天气因素强化农产品基本面,整体价格有望底部抬升。

农业研究员孙继森:国外美国加息情绪逐渐平淡,5月CPI或成为新的宏观指引,国内宏观降息预期再起。油脂市场短期宏观压制缓解,供应短暂收敛,价格呈现短强长弱的态势。

农业分析师刘杰:内循环发力,棉花去库存速度加快。

化工研究员张凤:外需走弱,叠加国内处于需求淡季,纺织服装行业缺乏上涨的核心动力,这对于上游的化纤产品而言,将是价格向上的最大压力。

化工研究员刘舜心:5月以来,聚烯烃市场呈现宽幅下降后震荡企稳的态势,下跌的主因在于产能投产导致的供给增强,而需求受制于淡季因素有所缩减,同时原油价格下跌。近两周原油成本端支撑作用显现,聚烯烃市场保持震荡趋势,中短期内难有明显趋势性波动。

进入6月份之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见底回升状态,6月第一周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小幅回升,6月9日指数收于103.54点,较上周末略有回升0.45点,结束之前连续下跌的状况。期货角度看,文华商品指数上涨0.6%,其中工业品增加0.16%,农产品上涨1.51%。

从宏观角度看,上周发布两组数据,其中一组为进出口数据,另一组为物价数据。5月出口增速大幅下行、PPI继续走弱,6月上旬高频数据基本持平5月,但市场对“差数据”的反应有所钝化,说明在市场悲观情绪释放的相对充分之余对政策的预期又重新升温。美联储加息周期或已结束,但预期仍将波动,未来1-2个月美元贬值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被动提振。全球即将共振进入被动去库存,外部积极信号亦将有利于国内风险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当下已经发布的数据是对过去5月份弱需求的确认,市场对此已经有了充分反映。市场价格是最为真实的基本面,后续随着库存周期演进,各项数据将逐步的凸显“弱”“复苏”的特点,其中复苏更为重要,当市场回归到“弱复苏”的预期之下,价格亦将有所表现。

本周原油市场的关注点主要有三点: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解决、OPEC延长减产且沙特额外减产100万桶、美联储加息讨论。分析来看,此三条消息均是对原油价格可以形成利多支撑。

但就在重要消息利多为主的情况下,原油价格仍然出现了周线收跌的情况,主要分析有两点原因:首先,最直观的原因是OPEC会议传递出的“侧面消息”——分歧:OPEC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供应组织,其对原油产量的控制力毋庸置疑,市场看重的也正是这一“集体力量”,而非某一个成员国的“主动、额外”贡献,因此,OPEC的分歧使得本次的减产“威力骤减”。另一点原因在于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尤其是欧洲经济数据显示该地区已经进入技术性经济衰退,对原油可能出现的需求疲弱预期也压低了油价。

后期来看,原油价格上涨的动力仍然不够坚定;但供需紧平衡是原油市场的主要判断因素,原油也不存在剧烈下跌的风险。放到周度来看,近期需要重点关注的为正在逐渐“升温”的高温消息,气温的升高会带动原油需求,同时也是看多油价的良好话题和切入点。另外,震荡期且缺少明确方向的时期,市场容易“浮躁”,要谨慎判断和求证类似上周“伊核协议”的非真实消息。

上周宏观风险扰动减小,油价主要受到供给情景影响。

根据测算2023年5月份全球原油供需比值为0.43%,预计6月份为-0.33%,7月份为-0.2%,8月份为0.22%。预计2023年剩余时间全球原油供需比值仍将在2%的均衡区间运行,从EIA公布的预测数据也可以看到,OPEC+此次减产对2023年全球原油供需情况影响不大,2023年全球原油供需仍将在均衡区间范围内运行,且本次减产相较前两次减产幅度更小,本次减产对油价主要形成脉冲式支撑。截止目前,减产对价格的脉冲式支撑已经回落,后续需要关注本周美联储会议。

2023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下跌,5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99元人民币,环比下跌1.5%,同比从去年5月的6.70元人民币下跌了4.3%。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表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资金成本下降有利于支撑贷款利率的下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截至6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至7.1285,利好出口的同时也增加了进口成本压力,这也是造成5月国际油价回落的情况下,国内原油进口均价不降反增的原因。

5月WTI和Brent均环比下跌超9%,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原油进口均价为4049元/吨,环比增加了89元/吨,涨幅2.25%。

6月8日六大国有银行已下调存款利率,且2023年以来Brent价格在70-88美元/桶范围内区间震荡,预计短期内原油进口成本难有回落。

1-5月我国粮食进口数量为6818.9万吨,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2.5%,从进口金额来看,累计比去年同期增加16.6%。其中主要品种大豆,1-5月累计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1.2%,进口金额增加22%。而食用植物油方面,1-5月累计进口量较去年同期增加129%,进口金额累计同比增加90.7%。整体来看,今年1-5个月粮油品种进口的成本呈现小幅上升态势。

国内小麦收获进入后半程。据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24亿亩,收获进度过7成。天气导致市场人士较多关注小麦,按照季节性规律,当前陈麦价格逐渐向新麦靠拢,受天气影响,今年芽麦数量多于去年,但好在整体质量优于前期预期水平。在各方面因素交叉影响下,对于玉米形成短期支撑作用,无论是饲料领域还是深加工领域均有涉及。据了解,当前部分芽麦出关,到达东北多家深加工企业,企业在短期内抢占芽麦市场,此对于未来对玉米的影响仍有待关注。

回到新季玉米方面,极端天气同样对主产区长势存在影响,关注局部地区冰雹等灾害情况。接下来极端天气未消除,对供应及市场情绪仍将构成一定扰动。

随着澳大利亚、印尼、美国等多国气象局对年内厄尔尼诺天气回归的确认,天气因素对于农产品主产国供应能力的影响开始显现,包括泰国稻米、澳洲小麦等在内的部分农产品23/24年度的产量预期有所调降。另外美国春小麦、大豆在内的农产品5月最后一周的优良率均不及预期,也进一步反映出天气因素对供应的边际影响逐步增强,并开始计入远期定价中。而6月USDA供需报告所处的时间节点对供需格局预测的模糊性或难以给出后市更明确的指引,因此报告发布尽管相对前期供应端有所调增,但对市场价格的利空作用较弱。未来关键时间节点仍在于6月底发布的季度库存和种植面积报告。

而现阶段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上涨受人民币贬值影响较大,也侧面提高了油厂进口原料的成本;同时因美豆后续或开始注入生长季的天气升水,且随着巴西大豆销售季逐步结束,天气对美豆价格的影响将不断增强。从养殖端来看本月包括蛋鸡、生猪在内的畜禽领域仍是供应端宽松影响市场价格预期普遍偏低。不过能够看到生猪的结构性改善,山东和四川的交易均重下降速度有所加快,国内屠宰冻品库存见顶(或反映了产业链的主动去库节奏联动);而仔猪价格月初以来的快速下行,除了反映2024年二季度的生猪市场预期偏弱外,或更大程度上能够推进能繁产能去化加速,或将对当前生猪价格形成底部支撑。

国外美联储6月加息情绪逐渐平淡,劳动力市场指标整体偏弱,非农数据较强,对市场的指引能力有所弱化,这也导致市场会更多的关注本周要公布的CPI数据。在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走弱、劳动力市场边际弱化的背景下,CPI预计仍将延续下行趋势,美联储6月将暂缓加息。国内宏观在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背景下,市场对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预计降息窗口在三季度。

短期宏观压制能力减弱,叠加阿根廷大豆产量下滑,美豆种植区域面积出现干旱,原油价格仍处高位,生物柴油预期升温,油脂市场整体反弹。但从基本面情况来看,大豆、豆油和油菜籽、菜籽油仍处供大于需的格局,棕榈油为紧平衡格局,整体油脂基本面偏空。因此油脂市场仍将保持短强长弱的价格态势,具体底部暂以种植成本为主,后续不排除供应预期持续宽松突破成本的可能。

因宏观外弱内强,国内外产业周期错配,5月纺织品服装消费继续呈现外冷内热特点。国内方面,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衣着服装同比上涨1%,环比上涨0.4%,显示出国内服装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出口方面,5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253.2亿美元,同比减少13.37%,增速较上月下降22.37个百分点。

虽然出口承压,但内循环市场持续发力,叠加进口量下降明显,5月份棉花被动去库存速度加快,带动棉价重心持续抬升。另外,随着苗期新疆天气不佳,棉花供应预期再度下降,支撑棉纺产业链价格共振上涨。

整体来看,国内消费复苏的预期依旧存在,但随着传统淡季到来,新增订单减少,棉花去库存速度或将放缓。但棉花减产预期一致,轧花企业包厂积极性提高,新棉上市抢收概率较大,或将支撑淡季棉价抗跌,棉纺产业链利润或将呈现倒金字塔结构。

5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再次出现下降。按美元计,当月出口同比下降13.1%,环比下降1.3%。1-5月累计同比下降5.3%,降幅较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从出口商品类别看,由于海外需求下降,东南亚国家服装出口订单减少,导致中国中间品出口下降速度超过终端消费品,5月纺织品出口同比下降14.2%,环比下降5.6%;服装出口略显企稳,同比下降12.2%,环比增长3%。主要原因一方面外需仍未出现有效的恢复,海外经济衰退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尽管存在一些结构性亮点,但对于我国出口的冲击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去年同期供应链恢复的情况下,出口基数相对偏高。

在外需偏弱,国内处于需求淡季的情况下,纺织服装行业缺乏上涨的核心动力,行情偏淡在短期内将持续。对于上游的化纤行业而言,需求偏弱将是产品上方最大的压力,加上新增产能的逐步投产,供应方的压力再次显现,部分产品将逐步进入累库环节,产业链仍处于承压状态。

根据统计,5月以来供给整体表现增长,虽然5月份以来,我国PP和PE的检修产能损失量有所上升,产能负荷率和进口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不能抵消掉产能增长对于聚烯烃整体的供给增强。同时,根据BOPP、塑编、农膜、PE膜几个最大的聚烯烃下游开工率来看均有1至7个百分点的下降。涉及最终端的家电、汽车、房地产行业需求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需求带动能力有限,当前YQ带来的疤痕效应作用显现。由于聚烯烃处于盈亏平衡线附近,除了PDH阶段性盈利外,其他制取工艺均有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仍有新增产能投放,但是成本端的原油市场对于聚烯烃成本支撑作用明显,当前美国债务问题得到缓解,在加息暂缓和供需层面减产政策继续令市场波动,无主流矛盾的背景下,根据国际能源研究中心结论,中短期内WTI原油价格在相对稳定的区间内震荡上行,同时聚烯烃上涨空间受制于后续新增产能,聚烯烃市场在此期间难有明显的趋势性走势。

经营主体依据上述数据或信息、观点进行的投资/买卖/运营等行为所造成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均应当自行承担。

关键词: